养鱼就是养水,水体的优劣对于水产养殖的成败具有决定性的影响。目前旨在改善水产养殖水体水质的益生菌及其制剂已经广泛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25],随着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提升和对高品质水产品需求的快速增长,益生菌关联的养殖水体中的微生态区系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研究表明,益生菌借助于促进有益浮游植物的生长,改善水产养殖水体的水质[26-27]。Betina等[28]报道了益生菌显著影响微藻群落结构(microalgae community structure,MCSs),研究通过聚类分析的方法揭示了益生菌可以改善微藻群落中的有益微藻演替和分布,控制了有害藻类的生长,最终保障了虾类水产养殖水体中MCSs的稳定。深入探究发现,益生菌通过分解水体中的有机物,调节水体中氮和磷的浓度进而影响氨、亚硝酸盐和硫化氢的含量。不同的益生菌具有不同的改善养殖水质的能力,研究发现革兰氏阳性益生菌(如芽孢杆菌)在将有机物转化为CO2方面有更显著的效果[29]。在Chumpol等[30]的研究中同样证实了水体中添加益生菌球形红细菌,显著降低了水体中NH4+、NO2-、NO3-的含量并改善了水质。同时在养殖水体中保持适宜的益生菌水平,也可以有效控制生产季节养殖水体中的颗粒有机碳[31]。此外,益生菌还可以显著改善养殖水体温度、pH值、溶解氧、氨和硫化氢等参数[24,32],影响养殖底质沉积物中的异养细菌数量和叶绿素浓度[6,16]。